前言:
寫遊記美食向來很苦手的我,終於找到新目標轉移回來繼續寫開箱試用了!
而且還是要嘛不寫,一寫就來個「旗艦」...想必嚇壞(?)大家了。
相信看到標題,很明顯地就瞭解我要介紹哪個玩意了吧?
它就是耳道式耳機中高階機種,動圈式耳道的奇葩──Sennheiser IE80。
此次為了這支寶貝,煞費苦心拍攝很多Model照呀...(太辛苦了導致一堆都是原圖沒修過)
本該上個月就要完成的這篇開箱,還硬是拖到煲機至一個程度才想補完...唉!
如果有"傷眼"或"不夠看"的圖片,就請大家多多見諒囉!
IE80介紹部分由於可能會落落長,宅龜兒將分成【開箱篇】與【試聽篇】介紹。
那麼,請接續觀看以下開箱吧~
一如之前X10預告,「下一次」的耳道一定會衝另個品牌動圈旗艦,在「天人交戰」過後,我終究選擇了它──一支早就夢寐以求的動圈耳道『Sennheiser IE80』,這支耳道是在去年(2012)推出的,與它的類前身『IE8』同樣,至今也獲得不少的好評,只不過這次森海學了點「小聰明」,除了更加提昇低音效果與音質調校外,在耳道主體外觀上也採科技化、金屬拉絲的銀色殼身,可說是「內外兼顧」。
音色方面留待之後的試聽篇談,咱們先來從開箱看起囉。
從外盒上,IE80就跳脫先前IE系列的「硬殼」,改採簡單、可直接看到內容物的包裝設計。相較於IE8的外盒,IE80的盒貌更顯得有北歐精品的「扮勢」。
接下來,把內容物通通拿出來。森海家的盒子果然都很「鋼鐵」,每次要取出物品都是一種考驗,不過想想,滴水不漏也是好事。
由於宅龜兒的耳朵軟(好吧耳根子也軟咱自招...)沒耳骨、耳孔也稍小,沒有適當Size的耳塞,耳機會撐不起來,這種繞耳式的耳機是最好的選擇。
再來是耳機線的部份。IE80為可換線設計,也就是說,倘若是日後線斷裂、或有打算換上更好的線材,那麼這點可說是非常方便又擴展性大;不過,一旦觸碰上了那些「發燒線材」,你想要降下來的機率百分百是impossible了,這可是入坑惡夢的開始吶......
沒有很低,低那麼一滴點而已XD
好玩的來了~咱們將耳機主體與線拆開,研究一下「被分離的感覺」。
由於上面的「試戴」過程,發覺還是海綿式耳塞比較能撐住,所以就先換上海綿耳塞;不過海綿耳塞的聽感會與一般耳塞有所不同,這點宅龜兒會在之後試聽篇做個小分析。
講到耳塞,咱們就來看看內附的其它耳塞吧!
數了數,含耳機主體上的,總共有12對耳塞。(驚!!)
這種耳機收納盒的收納方法咱始終不習慣,其一是隨身攜帶盒子過大不便,其二就是無法輕易拿取,連收起來也頗為不便,故不適合長期在外使用的玩家。宅龜兒會建議另外準備個好拿取的耳機收納盒或袋比較妥當。
甫戴上試聽一小段時間發現,倘若"呷緊弄破碗"、把鈕轉至音頻最低處,會非常不適應!宅龜兒的夢魘就是造成頭疼沈重的感覺,目前最好的狀態就是將鈕調至中間格即可,同時也是為了能以正常標準做後續的試聽過程。
大致上開箱就到這了,基本上會想購入IE80者通常都已經是「玩家級」的了,想也覺得應不會太多人是因買了MP3、播放器音源然後對附贈的耳機不滿意、或是錢太多才看上這類旗艦機種(閒錢太多應該會去買Beats By Dr. Dre吧...XD);而且IE80雖然是隻低沈的猛獅,但它的主體長得仍是承襲以往IE系列的異常低調模式(比IE8好了),實在很難讓人想帶出去「獻寶」啊......
宅龜兒是目前的操作模式是讓這隻怪獸自然地慢慢煲,聽什麼類型就RUN什麼曲子,不管是前身IE8或現今的IE80也都是出了名的難推,即使它們有著低阻抗、高靈敏度的內在......本來咱的Touch現在早已沒做其它用途,僅用來聆聽,不過想想還是讓隻怪獸再接觸更濃郁的配備,故目前訊源部分又從iPad跳到iPod Vedio了。看完這篇開箱,其實衷心勸你「專心」使用一台訊源讓它好好伸展,它會發展得較快速。
現在已煲約200小時,請期待咱後續的試聽篇。
最後附上無關緊要的圖XD
想對耳機有多一些研究,不妨可到這個部落格逛逛,有不少淺顯易懂的小知識哦。
Sennheiser國際官網
寫遊記美食向來很苦手的我,終於
而且還是要嘛不寫,一寫就來個「旗艦」...想必嚇壞(?)大家了。
相信看到標題,很明顯地就瞭解我要介紹哪個玩意了吧?
它就是耳道式耳機中高階機種,動圈式耳道的奇葩──Sennheiser IE80。
此次為了這支寶貝,煞費苦心拍攝很多Model照呀...(太辛苦了導致一堆都是原圖沒修過)
本該上個月就要完成的這篇開箱,還硬是拖到煲機至一個程度才想補完...唉!
如果有"傷眼"或"不夠看"的圖片,就請大家多多見諒囉!
IE80介紹部分由於可能會落落長,宅龜兒將分成【開箱篇】與【試聽篇】介紹。
那麼,請接續觀看以下開箱吧~
▼主圖乍看很不吸引人我瞭...XD
一如之前X10預告,「下一次」的耳道一定會衝另個品牌動圈旗艦,在「天人交戰」過後,我終究選擇了它──一支早就夢寐以求的動圈耳道『Sennheiser IE80』,這支耳道是在去年(2012)推出的,與它的類前身『IE8』同樣,至今也獲得不少的好評,只不過這次森海學了點「小聰明」,除了更加提昇低音效果與音質調校外,在耳道主體外觀上也採科技化、金屬拉絲的銀色殼身,可說是「內外兼顧」。
音色方面留待之後的試聽篇談,咱們先來從開箱看起囉。
從外盒上,IE80就跳脫先前IE系列的「硬殼」,改採簡單、可直接看到內容物的包裝設計。相較於IE8的外盒,IE80的盒貌更顯得有北歐精品的「扮勢」。
▼這次盒子沒有像X10一樣"殘花敗柳"了哦!
▼無線控,所以不僅蘋果家系列,其它音源亦通通適用。
▼盒側大大標示著「2年保固」,揪感心。
▼盒背有著非常鉅細靡遺的簡介和主體圖。(那還要說明書幹啥?)
▼採用磁扣式盒蓋,光是盒子就不知道花多少成本...
▼打開來後,除了看到它的收納盒外,盒蓋背還有簡易說明低頻調整指示。
接下來,把內容物通通拿出來。森海家的盒子果然都很「鋼鐵」,每次要取出物品都是一種考驗,不過想想,滴水不漏也是好事。
▼「第一時間」的內容物:IE80耳機、收納盒、不同Size耳塞多副、銀紙盒。
▼銀盒裡面就是多國語言說明書及耳機線夾。
IE80在光線的照射下,主題的銀色光芒更顯亮眼。
▼金屬髮絲紋路,透露出動圈界王者不凡的沉穩氣質。
▼不同角度的光線,便讓IE80閃亮更劇。
▼翻開至內側,左右耳指示小而清晰。
▼把耳塞取下,是非常粗的耳道管還有一層金屬膜,穿透與傳導力量佳。
IE80配戴的方式依然是專業、不易甩開的繞耳式,故在配戴上會花一些功夫。要使這類型的耳道完全「嵌入」進你的耳朵,最好的配戴方式就是要一手拉起你的耳朵,拉闊耳道孔後才將耳道式耳機戴上,這樣做的用意不僅耳機不會輕易鬆開脫落,而且更密實、音樂的漏音量會大幅減低。放心,戴得再緊也不會像X10一般完全聽不見外面的聲響導致聽診器效應(恐怖)。
▼頭髮太多看不到線了...從圖可以看得到有孔縫吧?
由於宅龜兒的耳朵軟(好吧耳根子也軟咱自招...)沒耳骨、耳孔也稍小,沒有適當Size的耳塞,耳機會撐不起來,這種繞耳式的耳機是最好的選擇。
再來是耳機線的部份。IE80為可換線設計,也就是說,倘若是日後線斷裂、或有打算換上更好的線材,那麼這點可說是非常方便又擴展性大;不過,一旦觸碰上了那些「發燒線材」,你想要降下來的機率百分百是impossible了,這可是入坑惡夢的開始吶......
▼耳機線中間的分道連接點,宅龜兒覺得這邊設計得有點陽春說。
▼耳機線總長1.2 m,尾端則是通用的3.5 mm直角接頭。通常直角接頭受損率會比較低...
沒有很低,低那麼一滴點而已XD
好玩的來了~咱們將耳機主體與線拆開,研究一下「被分離的感覺」。
▼畢竟沒玩過可換式,這感覺真的很特別!
▼接頭硬,有點難拔。如果沒有要換線時還是建議不要常插拔以免GG。
▼主體不算大顆沒錯,但真的很沉甸甸......
由於上面的「試戴」過程,發覺還是海綿式耳塞比較能撐住,所以就先換上海綿耳塞;不過海綿耳塞的聽感會與一般耳塞有所不同,這點宅龜兒會在之後試聽篇做個小分析。
講到耳塞,咱們就來看看內附的其它耳塞吧!
數了數,含耳機主體上的,總共有12對耳塞。(驚!!)
▼耳塞排排站,裡面是另附的不同Size替換耳塞。
▼雙截式耳塞(右),大、中、小Size都有。
▼這款耳塞咱是第一次看見,要好好研究測試一下。
▼左邊就是一般型的了,小的Size已套在主體上,另外左下是加長型。
▼IE80專屬耳機收納盒。
▼與耳機主體一樣,單印著聲海標記以及有著髮絲紋的低調奢華感。
▼開法比較特殊,是由側邊如抽屜般拉開。
▼使用時將尾端接頭固定於右邊卡榫,然後小心地把線纏繞在中間兩側凹槽處,最後線留剩一點連帶耳機主體扣置於左邊有耳機形狀的海綿固定處。
▼這是收納盒主體背面,右邊是調整棒的固定處,左邊像電池槽的地方裡面有乾燥劑(耳機與單眼同樣待遇),但咱發揮了"巧思"順道當個替換耳塞置放處。
這種耳機收納盒的收納方法咱始終不習慣,其一是隨身攜帶盒子過大不便,其二就是無法輕易拿取,連收起來也頗為不便,故不適合長期在外使用的玩家。宅龜兒會建議另外準備個好拿取的耳機收納盒或袋比較妥當。
▼調整棒示意圖。
▼主體背上的圓點就是可調整低頻重量的旋鈕處。
甫戴上試聽一小段時間發現,倘若"呷緊弄破碗"、把鈕轉至音頻最低處,會非常不適應!宅龜兒的夢魘就是造成頭疼沈重的感覺,目前最好的狀態就是將鈕調至中間格即可,同時也是為了能以正常標準做後續的試聽過程。
大致上開箱就到這了,基本上會想購入IE80者通常都已經是「玩家級」的了,想也覺得應不會太多人是因買了MP3、播放器音源然後對附贈的耳機不滿意、或是錢太多才看上這類旗艦機種(閒錢太多應該會去買Beats By Dr. Dre吧...XD);而且IE80雖然是隻低沈的猛獅,但它的主體長得仍是承襲以往IE系列的異常低調模式(比IE8好了),實在很難讓人想帶出去「獻寶」啊......
宅龜兒是目前的操作模式是讓這隻怪獸自然地慢慢煲,聽什麼類型就RUN什麼曲子,不管是前身IE8或現今的IE80也都是出了名的難推,即使它們有著低阻抗、高靈敏度的內在......本來咱的Touch現在早已沒做其它用途,僅用來聆聽,不過想想還是讓隻怪獸再接觸更濃郁的配備,故目前訊源部分又從iPad跳到iPod Vedio了。看完這篇開箱,其實衷心勸你「專心」使用一台訊源讓它好好伸展,它會發展得較快速。
現在已煲約200小時,請期待咱後續的試聽篇。
最後附上無關緊要的圖XD
▼與原使用之小旗艦X10合拍一張。(還糊掉咱先承認XD)
▼咱的新女神~她的低沈嗓音會變得超濃烈。
想對耳機有多一些研究,不妨可到這個部落格逛逛,有不少淺顯易懂的小知識哦。
Sennheiser國際官網